力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忠实执行者程子华


来源:湖北热线

f3d3572c11dfa9ec90f2681866d0f703908fc1e4.jpg

 2016年中秋前夕,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发展“文化艺术”大使、社会活动家季汉生在工作室接待了一位来自香港的艺术家,他从新闻中得知季汉生作为民间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发展的代表人士,于2015年6月19日应黄埔军校同学会特邀出席了纪念程子华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这位艺术家的父亲,曾经是辽沈战役时国民党东进兵团“赵子龙师”的一名基层军官。他告诉季汉生,他父亲直至去世,心中都有一个未解之迷: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国民党无论是兵力、装备、还是士兵训练程度,都远胜于当时的共产党军队。包括“赵子龙师”在内的11个师的精锐部队,再加上海陆空炮火协同作战,怎么就无法逾越塔山这个小小的村庄?塔山阻击战结束后,作为国民党最精锐的“赵子龙师”原本三个团的兵力,已不足三个营,是什么让共产党军队打赢了“不可能打赢”的战斗?真的是如同台湾学者所总结的“党国之败,败于塔山”那样吗?这位艺术家也知道,在塔山阻击战最激烈的时刻,林彪对程子华说过的那句名言:“告诉程子华,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故此,他专程前来,希望通过季汉生联系上程子华的后人,解开他父亲生前的未解之迷。

 时间回到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为保障主力攻克锦州,时任东北野战军二兵团司令的程子华所部第4、第11纵队等部队在辽宁省锦州西南塔山地区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所进行的一次长达六天六夜的防御作战。这场维系着全中国的战局、解放军战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为残酷的阵地防御战,阻止住了国民党东进兵团,保证解放军主力攻克锦州,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有利态势,是取得整个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一仗。而辽沈战役,又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到1949年1月2日沈阳解放,辽沈战役结束。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以一种摧枯拉朽的状态瞬间崩塌。

1.png

图为:塔山阻击战(油画)

 带着香港友人两代人的疑问,季汉生拨通了程子华女儿林爽爽的电话,这位先后在国家科委、国务院研究室工作,退休前任昆明市副市长、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女强人笑着说:“有着这种疑问的,不仅是你的香港朋友,美国西点军校也将塔山阻击战和上甘岭战役作为中国军队的两场战役作为经典战例进行研究,如果只从表面研究,是永远也无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用血肉之躯铺筑通往民族解放之路的。父亲这辈共产党人是依靠人民的力量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

 林爽爽在电话里,告诉季汉生:据《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统计,3年中黑土地上有1445907名农民参加了解放军。是人民的支持,才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其实不仅仅是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军队的敌后游击战,之所以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斗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关键还是依靠人民。

 1939年1月程子华来到冀中抗日根据地担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和冀中军区政治委员,后兼任中共冀中区委书记。他按照毛泽东主席关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指示,建立了人民武装委员会,组建了青年抗日先锋队、游击小组、基干民兵和自卫队等武装组织。而这些武装组织在对日作战中主要战术就是“地道战”。1941年程子华同志亲自深入到开展地道斗争比较早的蠡县、高阳等地调查。在掌握了大量事实和情况后认为,地道战是在敌人残酷蚕食的特殊情况下,敌伪碉堡附近的群众为保存自己、反对敌人的一种有效斗争形式,应予肯定和推广。经认真研究讨论,区党委和军区领导统一了认识,要求各地普遍地开展地道斗争。1942年夏,程子华同志又将他的亲身经历和深入实际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了《冀中平原上的民兵斗争》一书,全面介绍了冀中人民武装斗争的历程,总结了冀中人民创造的在平原地区建设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战的经验。在程子华的大力推动下,冀中平原上的地道得到迅猛发展。以后的实践证明,冀中的地道成了一种“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户户相连、村村相接”的特殊形式的平原游击战争的主要战术,这是冀中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实践中的杰出创举。就是这个杰出创举,使得冀中平原成了敌后抗战的一面大旗,始终屹立不倒。冀中军民所挖掘的地道成了中国抗日史上的著名的“地下长城”,名扬海内外。1941年,党中央专程送来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1944年6月,八路军总政治部将《冀中平原上的民兵斗争》整理后发表,并加了按语,其中有一段评语是这样写的:“敌后各根据地都应该学习冀中组织人民武装的经验,把敌后每一个根据地都变成敌人的火阵,把这匹吃人的野牛活活的烧死。”实用能战的地道战,又反转来促进了冀中平原民兵队伍的快速发展。到日寇投降时,冀中民兵已发展到20万之众,自卫队员已达到250万之多,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雁翎队、回民支队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传奇,都发生在冀中平原。就连日寇华北派遣军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冀中平原民兵组织的不断壮大,“军与民混成一片,将一望千里的冀中平原由农地变成阵地。”

2.png

图为:程子华、徐向前、习仲勋回顾抗日战争时的峥嵘岁月(自左至右)

3.png

图为:冀中平原游击战。1943年春季反“清剿”,冀中八路军在七分区佛店战斗中,埋伏村中,日军遭突然袭击后,弃尸逃窜。

4.png

图为:美国记者镜头下的“雁翎队”。冀中白洋淀位于任邱、安新、雄县、高阳之间,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日寇的烧杀抢掠,激起了冀中人民对日军的仇恨,组织起白洋淀水上游击队,与日军开展水上游击战争。

5.png

图为:1945年4月30日,八路军解放冀中任邱城。

 季汉生告诉香港友人,台湾学者所总结的“党国之败,败于塔山”,从纯军事的角度貌似正确,但当国民党忙着“五子登科”,抢房子、条子、票子,忙着腰囊丰满的时候。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也很忙,忙着土地改革,忙着大练兵,忙着整风运动,与其说国民党军队败于塔山,不如说败在失去民心。塔山之战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胜利。季汉生认为: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的哪一个阶段,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到程子华、吕正操、吴克华等一线军事将领,直至普通士兵,都始终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得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当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现实生活中依然有一些党员干部口口声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一心一意对上负责、对上服务,走的是“领导路线”,倾听的是领导的声音。这些人工作中对领导的话言听计从,对群众的话装聋作哑,即使到基层调研也是前呼后拥,“大官”听“小官”意见,把机关当基层、把“官众”当群众。 即使有和群众“亲密接触”的机会,也往往是居高临下、满口官腔。“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回顾过去,以程子华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优秀共产党员,无一不是以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铸就了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战争时期,党依靠群众实现胜利,和平时期,更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风雷   黄埔)